
+86 18913550800
+86 512-65566077
十九大从党的初心出发,再次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进党章,为未来的环保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相应,在政策方面,一方面加强环保督查执法力度,通过提高环保违法违规的成本,为守法合规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发展机会,还民众更美好的环境;一方面,落地环保税、发布十三五规划,用法律、规划等顶层手段,引导环保行业健康、加速发展。在行动上,继续推进水、固废和大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赢得了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对于PPP市场热潮和资本发展,国家通过多方手段,促进市场规范,PPP发展从增量狂欢改为注重质量和规范;在金融收缩的大环境下,IPO在加快的同时,监管更加严格。市场方面,环境效果时代深入人心; 环保综合服务需求明显,市场细分日益加剧;危废领域因为治理迫切备受关注;环卫市场因为综合需求,一体化成趋势;水环境治理因为绩效考核等效果难点,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期。
“两山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剖析了环境与经济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把“两山论”理念写入了新党章。2017年,全国落地“两山论”的探索明显加快,成绩显著。
浙江、江苏、山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落实“两山论”探索。2017年9月21日,环保部与浙江宣布牵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环保部命名浙江省安吉县等13个地区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样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作为未来蓝图的呈现,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为新一个五年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起点。2017年,环保部网站公开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启动约300项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以及20项解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有关达标判定、排放量核算等关键和共性问题项目,发布约800项环保标准。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各省市十三五生态环保发展细则,规划未来路径和发展蓝图,普遍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为落实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助力。据环保部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环保产业迎来发展的高速期。
三、三大战役继续推进,环境效果能否持续落实
在气、水、土三大十条陆续发布之后,三大战役成为与环保督察并行的环保重头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度提出,重点做好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工作。在2017年这个关键节点上,三大战役在持续推进,作为国务院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史上最严的京津冀及周边城市“2+26”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即蓝天保卫战正式启动:大气污染治理贯穿整个2017——为期一年、5600人参与,“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查”在“2+26”城市推进;10部委、6省市联合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首次针对采暖季治霾立下“军令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有序推进,散煤治理、油品升级、停产限产等措施多管齐下……
截止2017年10月,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从平均达标天数比例36.5%,变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69.2%;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空气从平均达标天数比例73.5%,变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3.8%;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空气从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0.3%,变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1%。12月10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说,“大气十条”收官年,从目前情况看,设定的重要目标有望全部实现。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
一串串数字提升的背后是条条环保措施的深化推进,从达标到优秀,意味着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正在节节攀升,首战告捷。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今年初,发布二次修改稿),这是我国国家层面制定的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单行法。包含山东、浙江、辽宁、江苏、深圳、河北等地在内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开始密集进行,各地纷纷出台细则。8月,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部署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计划于2020年底前摸清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据环保部对“土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但相关领域关注度也并未高涨。
相比以上,水十条关注度依然不减,但明显各项任务还处在攻坚期。其中,黑臭水体治理在2017年也迎来了阶段验收年,但据目前数据显示,黑臭水体治理成绩并不明显。据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国黑臭水体认定总数为2100条,未启动的是2条,占比0.1%;方案制定的为328条,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条,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条,占比44.14%。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不到一半,且有部分治理完成的水体也出现了反弹现象,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未来发展还需要继续强化运营水平和绩效考核。
四、外部环境趋于规范,重品质防风险加剧产业分化
PPP作为环保新模式,自2015年以来,持续成为关注重点,引发行业热潮。更多的资本力量进入环保领域,争抢市场蛋糕。整体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与困惑。在此背景下,2017年,诸如PPP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得到更多关注,政府出台系列政策,环保产业外部环境逐步走向规范化,更强调对风险的控制。在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在经历高潮之后又迎来新的调整期。
在前几年PPP模式开始走热的时候,很多PPP项目重建设、轻运营,更注重形式,对于运营、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不是特别严格。近几年,PPP管理方面也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PPP项目的规范运作问题。2017年,国资委发布192号文,加强央企PPP风险管控,强调重大决策终身追责;财政部要求按照规范性原则清理PPP项目库等等。
可以预期,未来央企尤其是建筑类央企在PPP领域突飞猛进的状况会有所改变,对于转型运营较早谋划的企业可能会在项目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反而由于本身的相对实力增长获得更大的相对份额和未来持续的竞争力。此外,前期应该有些签约项目可能无法落地,而未来可以落地的项目虽然数量减少,但总体品质应有所提升。
下一步PPP的发展应该不是注重增量,而是要提质,2018年,防风险,重绩效将成PPP“重头戏”。
资本方面,2017年,外界对环保产业的信心在不断上升。2017年2月,证监会公布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02号《关于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证监会将继续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上市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政策对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市融资额鼓励。让环保企业在2017年迎来了上市高峰,过去一年成功上市的环保企业有:博天环境、德创环保、滇池水务、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海峡环保、立高控股、联泰环保、上海环境、兴泸水务、中持股份、中环环保等。从2016年的1家到2017年的13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环保IPO企业数量激增。
但随着国家对金融风险的严控,在2017年下半年,环保企业IPO出现新的动向:先有二闯IPO的鑫广绿环因发生伤亡17人事故停在了申购前夜。2017年12月26日,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财务问题首发未通过。2018年开年,两家冲击IPO的企业又遭遇挫折。从大环境来看,IPO趋严已成大势。前不久,习大大在定调2018年中国经济的发言中就曾提到,2018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事实上这股“严控风”已然到来。
五、环境治理走向系统化,市场细分机会与挑战同在
十九大之后,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更加坚定,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是最具广泛意义的人民福祉。国家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在体现执政者的意图,如果用政治性的角度看,我国政策性的第一出发点不再是原来的效率导向,而更多的是问题导向和社会导向为主导,效率导向和公平导向为辅。百姓关心什么,就会出什么政策,什么地方出问题了,什么地方的政策就会加速。如过去一年,备受关注的农村环境治理、垃圾分类,以及厕所革命均是从此出发,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基于党的初心和人民的利益,一些管理方式及目标的调整,为环保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释放了新的机会。环境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处理三废,而是与社会、经济连在一起,已经不是孤立的了,环境政策与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正在融合。政策是推动变革、催生产业的很重要因素。
2017年,受政策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看到,环境治理不断走向系统化,体现在:一是环境治理正从重指标转向重效果,在重投资同时也更加重运营,效果导向和绩效考核成为环境治理的关键。垃圾焚烧领域的装树联行动,以及全国各地的强制垃圾分类,都是试图从治理前端和运营公开角度来破局后端治理,强化效果提升。二是,环境治理需求正从末端治理向全产业链延伸,从城市向农村扩展。一些之前不够重视实际上效果需求刚性的领域开始引发高度重视,比如危废治理。一些可以整合的环节被挖掘释放,环卫一体化成市场热点。一些被忽视的角落要促进发展,比如农村环境治理等等。而作为排污大户的工业领域,也成为2017年的环保督察重点,绿色转型亚历山大,环保提升空间巨大。
诸如此类细分领域的崛起,是2017年的市场亮点,在这些新兴的细分领域中,2017年环保产业收获颇丰。垃圾分类领域,宁波市不仅成为国内首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同时也是首个将世行贷款完整成功的嵌入PPP项目的案例。该项目被列入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也是世行在我国的第一个以PPP模式实施落地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同时,2017年环卫、危废等新兴市场空间不断释放。不少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抢滩登陆。如碧水源、东方园林、高能环境、永清环保等,抓住机遇布局危废市场的同时,亦有北控水务、侨银、启迪桑德、首创环境、锦江环境等企业紧盯环卫蛋糕,在全国各地签约项目。此外,更多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也在2017年陆续上马落地,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在工业领域,E20环境平台依托其在环保领域的政策、企业研究优势,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企业绿色转型,与邯郸、东莞等地合作,助力工业环境治理,并取得初步进展。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理解党的初心,把握政策方向和市场趋势,坚持政治正确,想着人民利益,发挥企业优势,深入细分领域,寻求多赢,一定会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